在唯品会尾货特卖模式被业界推崇后,眼下各大电商巨头又开始扎堆做生鲜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获悉,日前,一号店重新布局了生鲜品类,天猫亦正式对外宣布试水生鲜冷链物流,本月,京东、中粮我买网等也将上线生鲜频道。从卖书、卖3C、卖服装,到卖百货、卖大家电、卖家具,电商对传统零售的冲击已经到了最后一个堡垒——卖生鲜。
在业界看来,高毛利率、较大的市场空间以及政策利好推动电商纷纷发力生鲜。不过,业界也有这样的说法:不做生鲜等死,做了生鲜找死。在配送上的短板,加上实体农贸等的竞争,生鲜电商或还是想象空间大过实际利好。
第一批试水者大多失利
之前还是纷纷扎堆扫品牌尾货,眼下,生鲜频道又成为电商追捧的对象。
近日,沃尔玛旗下电商网站1号店在上海宣布,继今年4月初进军生鲜品类上线“1号果园”后,1号店自营蔬菜也已正式上线,目前销售范围覆盖除崇明岛外整个上海地区。
7月2日,天猫亦正式对外宣布试水生鲜冷链物流,首期将为“水果生鲜”提供配套冷链服务,配送范围覆盖上海始发至北上广深杭、重庆等26个网购热门城市。
6月初,亚马逊中国推出海鲜频道“鲜码头”,据了解,在7月,京东、中粮我买网等也将上线生鲜频道。
从竞争角度来看,电商的各种品类已呈逐渐饱和的态势,然而生鲜领域坐拥巨大的需求市场,除去实体门店的各类成本后,电商平台拥有更高的利润率。在业界看来,生鲜在线上的销售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,谁能抢先一步便可站在行业的高点。事实上,早在5年前,生鲜网购已经开始。
但令人惋惜的是,第一批试水者几乎都因供应链、物流、管理等原因夭折。
不过,这种局面并没有阻止各路资本布局“生鲜电商”的步伐,就在不久前,永辉旗下的生鲜网站“半边天”就被多次指出运营不足两个月即下线,据悉其亦在谋划在8月重新上线。
互联网分析师钱皓在其微博中指出,生鲜市场规模巨大,但网络交易额微乎其微,想象空间巨大。此外,毛利率高,且用户粘性高,重复购买率高。
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,鼓励农民依托大型电商销售平台或自建销售网络直销自家产品,这一政策显然成为了电商淘金生鲜的强劲“推手”。
一直以来,生鲜被视为传统零售商应对网购冲击的 “制胜法宝”之一。显然,目前这一块似乎已被突破,电商们纷纷进入这一所谓的蓝海分食蛋糕,抢夺份额,实体门店在线上销售、平台流量、物流配送等方面并不占优势。
产业链较长或成软肋
基于多种利好因素,进入生鲜市场对电商颇具吸引力,但有业界人士这样形容电商平台:不做生鲜等死,做了生鲜找死。在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看来,国内电商扎堆生鲜确实有点过于急躁。
据了解,尽管电商火热已久,但介于生鲜领域的高难度,商家们都异常谨慎。即使是被誉为全球电商业鼻祖的亚马逊,在强大的数据分析、供应链支持和云计算支持下,在创建10余年后,才开始尝试本地的生鲜配送,而后用了6年时间,才打破本地禁锢。相较之下,国内平台电商对进军生鲜电商似乎过于乐观。
“生鲜电商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。”中粮我买网此前公开指出,在冷链物流建设和生鲜电商的管控上,全平台电商学不会。
生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较长,时间跨度大,很难保证其新鲜度;且生鲜产品受环境、温度因素影响较大,对储藏、运输要求非常高。
杜岩宏表示,生鲜配送必须要依靠冷链物流,然而生鲜产品普遍单价较低,毛利也低,冷链物流的成本却比一般的物流配送成本要高,使得经营电子商务生鲜板块困难重重,物流不完善、成本高是普遍难题。
企业自身难以着手,不得不转向第三方企业寻求冷链支助。但是,诸多第三方冷链配送企业在国内由于缺乏议价能力,盈利空间受限,多处于亏损状态。冷链宅配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,然而谁为高成本的冷链宅配买单、如何找到更好的模式来保证生鲜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为平衡损耗及成本,生鲜电商只有依靠高单价、高毛利产品来经营。中粮我买网、1号店等电商纷纷引进高价进口产品,以求高毛利来支持高成本供应。但在分析人士看来,由于现在国内网上消费生鲜的水平较低,生鲜电商一直未出现大的发展。
北京晖邑零售商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刘晖指出,生鲜电商的竞争很大,除了实体卖场,便民的农贸市场由于离社区较近,也成为生鲜电商的劲敌。事实上,真正需要通过线上平台购买生鲜品类的需求群体亦较少。“花大力气做生鲜成功的几率非常低,得不偿失。”
由于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短板,有观点直言,生鲜电商想象空间更大于当前的实际利好。
杜岩宏最后指出,就当前来看,超市仍是生鲜的主要流通渠道,这与生鲜自身高损耗、难保鲜等特质有密切的关系。“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,生鲜电商必然会逐渐发展,但在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、物流成本高企的当下,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必然受阻。”